第5章 从最惨的谷底爬起来(4)
一周后,萧索和陈晓分别拿出了一份报告给Adela。
Adela皱眉道:“为什么没整合成一份报告?”
“陈晓那份主要是分公司的经验,我这份是自己找资源再创造的结果,担心不相融,所以做了两份报告。”萧索解释说。下午,Adela召开会议讨论方案,拿出来的却只有陈晓那份报告。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了将要呈现给客户的方案。至于萧索那份报告,Adela似乎看都没看。萧索躲进洗手间哭了一场,擦干眼泪给Adela写邮件,询问她对于自己那份报告的意见。过了整整一天,Adela才回复,大意是分公司的意见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对于萧索的报告,她既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虽然萧索做梦都盼着挑剔的客户否定那个新方案,但事与愿违。办公室的中央空调嗡嗡作响,陈晓依然对新发现的面膜爱不释手,Adela一如往常,萧索却感觉自己面临着人生最惨痛的失败。更可悲的是闺密甩来一句:“你就是太爱逞强。”简直就是往伤口上撒盐。
萧索甚至不再愿意跟陈晓说话,她刻意将自己包裹起来,不愿意在集体讨论的时候发声,心想即使自己的点子被采用了,最终也不过是群体智慧的一分子,连抢镜的机会都没有。这使她有一种自己的孩子被人贩子抢跑的疼痛感。
终于,萧索觉得机会来了。
那家企业,整个团队轮流去过,调研、考察、说服……工作做了一轮又一轮,方案也出了一套又一套,只是萧索去的次数更多一点。企业的HR总监老萧与萧索毕业于同一所学校,同姓萧,两人惺惺相惜,一来二去格外熟悉。
Adela乐于看到这样的情形,便有意让萧索作为主力去盯这个项目。只是出方案的时候,依然按照惯例,团队讨论,团队通过。这让萧索非常烦躁,这种所谓的团队协作,对于热爱英雄主义的她来说,简直不可理喻。
最后通过的那份大家公认为非常成熟的方案,是由Adela与陈晓主笔,借鉴加拿大分公司经验做出来的。老萧看后,悄悄对萧索说:“看上去还不错,只是还没有戳到老板的心坎,通过的可能性最多50%。”
萧索准备将这个情况汇报给Adela,恰巧她出去开会了。
睡了一觉,萧索改变了主意,她决定自己动手改这个方案,然后送上去,待通过后,给大家一个“惊喜”。她觉得自己有把握在老萧的指导下完成这次火线突击。
老萧抱歉地告诉萧索:“方案没通过,老板决定换一家公司试试。”
Adela看到那份被打回来的方案,脸都绿了。
萧索轻飘飘地扔出一句:“不好意思,我把电脑里自己做着玩的方案和要递交的方案弄混了。”
解雇几乎是毫无悬念的事。
萧索选择的第二家公司,企业文化很活泼,每个部门的职员在平日里看上去都闲散自由,无拘无束,犹如一堆各自散落的沙砾。只是,一旦有项目落下,他们会以惊人的速度化成一盒耀眼的沙盘。
后来,萧索干脆去了一家规模不大的民企,企业对员工的溺爱几乎逆天,所有人都习惯了这样的状态。只有她像个陀螺一样不停打转,以为终于可以摆脱讨厌的团队合作,能成就个人的英雄主义梦想,却终究在一场全民参与的企划案里败下阵来。
……
如今,萧索早已麻雀变凤凰,独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褪去了一根筋的青涩,多了一种运筹帷幄的稳重。一路跌跌撞撞,撞够了南墙才明白:有时候,不是你做得越多就越有价值,也不是你做得越多,就越能得到更好的对待。年轻的时候,总是急着拼命往上爬,殊不知,职场里除了努力,还需要更多的智慧。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的人,都是每一次跌倒了,能够吸取经验,忍着疼痛继续往前爬的人。
出名并不是非要趁早,职场中的“出名”需要更多的积累、忍耐和等待。
这条路走不通时试着换个思维,也许前方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懂得坚持或者适时放弃,更能体会绝境逢生的快意。
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迷路的心
苏瑞的童年没有色彩斑斓的万花筒,却有花花绿绿的小人书。
那是她在姨妈家里发现的一叠图纸。跃然纸上的是各种服装,有剪裁得体的套装,有时尚摩登的晚礼服,更有优雅别致的婚纱……它们为她寡味平淡的童年平添了一份光华,瞬间打开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窗口。
惹人心痒的少女时期,周围众萝莉都沉溺在江直树迷人的眼睛里。苏瑞呢,她则反复欣赏着《乱世佳人》和《罗马假日》。这么具有时尚感和审美价值的电影,在她看来,比粗制滥造的偶像剧实在好太多。
因为它们,十七岁的少女苏瑞并不孤单。她心中有梦,尽管老师对她的梦想不以为然,甚至当众嘲笑她太小太天真。
她却坚信,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一定能开拓出一片天。
十九岁,苏瑞脱离了惊涛暗涌的高中阶段,心满意足地进了北京服装学院。
在北京读设计的时候,她给自己定了明确的目标——进入“时尚界的哈佛”,申请法国国际时装艺术学院(ESMOD)的入读资格。她也为此做足了努力。2009年的盛夏,地面的热浪升腾而起,北京已经连续二十五天高温突破35℃。二十一岁的苏瑞躲在公园的凉亭里苦练法语,长嘴的蚊子蜂拥而上,苏瑞的腿上满满都是包,她立刻跑到水龙头下冲一冲,然后继续努力。
在递交了法语考核成绩及画稿作品后,苏瑞很快接到了ESMOD的录取通知。得到录取通知那天,苏瑞像得到了大赦的囚犯,吃着呛口的辣椒,喝着浮沫的可乐,鼻头被呛得通红。这点眼泪算什么,跟练口语时恨不得将僵硬的舌头捋直的痛苦对比,简直算个屁。
朋友们都羡慕她走过了这片小荆棘,即将迈向康庄大道。苏瑞只是浅浅地笑。她们都只看到她的所向披靡,却没有人看到她心底的忐忑。包容的时尚之都法国是追梦人的心之所往,她这个时装领域的小透明将会遭遇怎样的跌跌撞撞呢?但有什么关系呢?够冒险才够刺激,青春也不会那么乏味。爸爸同她商量:“怎么不选服装设计专业呢?服装设计师才更能被人熟知啊!”“设计师只是负责画稿,一件时装从概念到成品,真正靠的是制版,它是时装制作的灵魂。”苏瑞倔强地坚持道。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9月,明媚的阳光穿过低矮的紫荆树,零零碎碎地洒落在苏瑞的蓝色长裙上,她拖着贴有行李标签的箱子,过肩的长发用白色的发卡别着,发丝随着微风扬起来。她对亲人报以浅浅的微笑,姣好的面容上,她的眼睛出奇地清澈。
她决绝的姿态忍不住让人想起福楼拜笔下的爱玛,她说:“要么去巴黎,要么去死。”
浪漫之都的求学生活远不如想象的那般光鲜亮丽。
一点必备的孤单和某些莫名其妙又匪夷所思的事,成了众多留学学子在异国他乡的必备桥段。
将冷未冷的天,苏瑞遇到她在巴黎的第一道坎。
她的房东太太,在她忘记交房租的第二天,将她同行李一起扔到街头。你看,火热的城市也不乏讲原则、不讲情面的人。
苏瑞同她巨大的行李箱缩在街头一角,刀风吹皱了她的衣服,钻进她的身体。一个冷激灵,她突然有了醍醐灌顶的领悟,心头涌出千头万绪的灵感,她拿起画笔在画板上挥洒不停。
后来,住处问题得到解决,苏瑞也迎来新的挑战。
ESMOD素来以创作灵感行天下,导师指责她的画作是闭门造车。苏瑞则深信懒惰是扼杀灵感的刽子手,每一周,她都要求自己完成不低于十幅的画稿。有时候恰逢灵感一现,她更疯狂,直至四肢酸麻才肯罢休。
在没有灵感的大部分时间里,苏瑞不会像她的同行们那么宅,她喜欢出门去找灵感。
她常常会坐上火车流浪,睡眼惺忪地跟着人群从车站出来,走向陌生的小镇。
有一次,苏瑞完全没有意识到鞋底已经脱胶了,她在陌生的小镇上走了一条很长的路,那条路上全是泥巴,连她的手指都是泥巴。她走了很长很长时间,看到了一幢奇特又有趣的房子。之所以记不清房子是个什么建筑,是因为那次旅行如同一部默剧。时间缓缓流淌,苏瑞站在房前表情专注,好像忘了身后的人间。那一瞬间,灵感和无数的小细节风驰电掣般在她脑海里出没。
人生中任何一种美好的成果,都得益于澄明的目标以及不懈的042坚持。两年后,苏瑞的新作终于被Promostyle公司的设计总监认可。通过她的引荐,苏瑞得到了为拉丁天后詹妮弗·洛佩兹和阿拉伯公主缝制礼服的机会。那些夜晚,苏瑞一想到詹妮弗·洛佩兹会穿着她亲手缝制的礼服在光芒四射的舞台上劲歌热舞,并接受全世界的注目礼时,就兴奋得睡不着。在这个过程中,苏瑞发现中国式的文化思想在欧洲人的设计领域是极度缺乏的。于是她用戏曲勾勒裙摆,用中国红点缀袖口,用绸缎强调曲线美,一点一点将东方美学用西方人看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展示了世界文化的互融,她的自信心也因此在一点点得到修复。那一年苏瑞意气风发,她一边攻读着新学位,一边成立了自己的高级服装定制工作室——“SU”。
花无百日红,事业也是一样的道理。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装界的高级定制市场也遭遇了冰冻期,连On Aura Tout Vu这样老牌的高级时装定制公司一年也只能接到几笔订单。新人苏瑞和她小小的“SU定制”在时尚界的艰难可想而知。
在追梦的路途上,再次被命运绑住手脚,苏瑞的情绪几近崩溃。她不敢往家里打电话。但是,父母却说:“需要支持就跟家里说,如果累了就回家。”电话挂断,苏瑞蒙着被子大哭了一场,为了夭折的梦想。第二天醒来,苏瑞做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退学,选择攻读“服装设计”学位。二十七岁了,苏瑞在离毕业三个月之前重新选择了专业。她如同一名仗义劫囚的侠女,要么万箭穿心,要么一举成功。
时间紧迫,容不得思考,只有在抉择之后才知道哪个错误更值得去犯。时过境迁,梦想的风暴在心中呼啸而过,瞬间的迷茫之后,弥漫在她心底的,是一种至深的安慰。
命运从来都是公平的,谁都不会一生顺遂,生活中难免会有荆棘挡路,岔路迷心,关键是我们怎么去面对。
如果你把荆棘看作一道开胃菜,你就会感觉后面每走一步都是有滋有味的;如果你把岔路当成一种壮游,体验了残酷的风景,再思考的决定可能会照亮自己的人生。
也许她不会再制版,但打造顶尖时装的梦想仍在。她不过是在路走不通的时候,换一种方式,来继续自己的梦想。
人总会遭遇选择,执着于初心也没什么错。只是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这条路走不通时试着换个思维,也许前方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女神和女神经的区别在于,一个不断完善自己,一个任岁月蹉跎自己。想要得到男神,就请先把自己变成女神。
请先把自己升级为女神
我有一个好朋友米卡,她正在铆足劲学西班牙语,为的是跟男神无阻碍交流。对于这种花大本钱的单恋行为,我是相当不屑,甚至打击她都快三十岁的人了,这么孤注一掷是有多幼稚?孰料她摇摇头说:“我努力就是为了不再幼稚,我得对得起自己的心。”
你看,这就是剩女的执着:无畏地守护自己的初心,不依赖任何力量,不放弃任何执念,相信自己的抉择。
你觉得这样的激情澎湃不靠谱,但谁知道这是不是一个磨炼心智的开始呢?也许追根源溯永远比陈述现实更加有吸引力,但我觉得应该从米卡如何邂逅男神的那一刻说起。
那天,失恋的大龄女青年米卡在五道口逛了一天。暮色垂垂,米卡独自去韩国餐厅吃烤肉。她好像从来没有一次吃下那么多的烤肉,事实上,她圆滚滚的肚皮告诉我们,这妞不仅能吃肉还能喝酒。
吃饱了肉喝足了酒,米卡脸上红通通的,她站起身,一步迈出,摇摇晃晃,索性随手一抓以便化解即将摔倒的尴尬。待站稳了,米卡才回过神来看身边的扶手——一只骨节分明的纤长大手。抬头看它的主人,对方一副玩味的样子。
“不好意思。”米卡的脸更红了。“你还好吗?”对方用生硬的中文表达着关心。米卡的嘴唇动了动,“我没事”始终没说出口。她忍住头疼,站起身,轻轻地摆了摆手。如果时光也有视角窗口,便会悲悯地发现,她正用尽全力地维护着自己最后那一点点尊严。你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吗?当然不,站起身的米卡,一步未迈,就吐了。男神那一刻还未能成为米卡迷恋的神,他的名字叫Jack。事后的桥段依然老套,为了赔偿西班牙男人Jack被损坏的衣服,米卡坚持记下了他的联系电话。
周末,米卡约了Jack出来。他穿着一件宝蓝色衬衫,黑色的短发有些微微的自然卷。米卡坐在对面,看着他从容地推开咖啡店的玻璃门,一望便目不转睛。4月,太多的植物发芽了,生长了,包括资深剩女米卡的心。
Jack是某西班牙企业驻北京的机械工程师,刚到北京没几天,在这陌生的大都市里,他还没来得及交上朋友。米卡听了心里窃喜,主动揽下了导游的工作。Jack很快在北京如鱼得水。他能力出众,性格温润,虽然一根筋,又轴轴的,却总不乏女生喜欢。
米卡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围绕在他身边的“环肥燕瘦”,内心已是波涛汹涌:真心期盼她们一秒找到真命天子,以彻底收回对她男神的垂涎。
这么想着,米卡更自卑了。但凡正常的男人,没有人会喜欢一个灰头土脸、身材壮硕的大龄剩女吧。改变的决心,从那一刻变得坚定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