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重组的文学场:新媒介与文学制度的转型
黎杨全更新时间:2025-04-29 20:23:18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创作与接受并非个人心灵独语,总是“制度”中介后的创作与接受。新媒介对传统文学制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建构了网络文学制度。本书对新媒介文学场域的组织机构、行动者及其关系进行了总体考察,并探讨文学网站对作家制度、读者制度的建构,先锋派对文学制度的重构,以及文学批评制度的裂变、著作权制度的变革与新媒介语境中的经典化制度问题,认为经典总是场域行动者合力的结果。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重组的文学场:新媒介与文学制度的转型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多元动态经典观与文学制度的重建
- 第二节 摆脱印刷文学观念:经典化与动态世界的悖论
- 第一节 经典化、新问题与商业模式的困境
- 第六章 经典化与文学制度的重建
- 第三节 集体生产的困境与可能
- 第二节 “抄袭”指控与“数据库”写作
- 第一节 著作权的“占有”与内外的解构
- 第五章 著作权制度的冲击与集体生产
黎杨全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刘震云小说思想论稿
在梳理刘震云创作过程的基础上,本书概括了刘震云小说中的七个关键词:权力、伦理、历史、故乡、宗教、人性、存在。这七个关键词在他小说中的出现,有着创作上的先后顺序和内在逻辑,体现了刘震云对中国现实的深入思考。本书对刘震云小说的整体性研究,有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家思想演化过程。文学24.3万字 - 会员
摹物不倦:物象与明清小说日常叙事的展开
本书尝试梳理日常物象浮出文学地表的历史过程,并通过经典文本钩沉那些原本被视为零散、琐碎、缺乏独立价值的日常物象描写,使其重新进入读者和研究者的视野,借此激发对明清日常叙事新型审美风格及创作观念、明清物质生活及文化的感知与理解。文学32.9万字 - 会员
“独自走上我的赤道”:海子“大诗”谫论
目前,对海子“小诗”,即他的“抒情诗”的研究可以说是种显学,但学界很少关注他的长诗(“大诗”)写作。基于此,本书对海子的十部长诗展开论述,结合了海子小诗及相关评论文字,建构了海子“大诗”诗学思想形成的精神轨迹,以期时代能够重新认识海子的诗学和文化价值。本书不仅解读了作为诗人的海子,同时,也解读了海子长诗所蕴含的思想以及对当代理论建构的话语影响,让读者领略海子大诗所追求的诗、哲学、神性合一的心灵价值文学19.7万字 - 会员
中国现代文学论争与文化政治:“民族形式”文艺争论及相关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论争与文化政治》一书围绕中国现代文学史卜影响深远的“民族形式”文艺论争问题展开论述,探讨中闻现代文学论争与作家文学创作、文化政治建构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内涵和意义做出了全新的阐释,大大扩展了对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和文学批评的理解。本书细致诠释了理论建构与文化实践之间的复杂关系:文学论争、文艺理论构建不但具有文化意义,更能通过文学、文化实践改变文化形态,改造社会生活,影响中国社文学25.2万字 - 会员
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研究
本书试图建构关于怀旧书写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近百年来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进行整体性系统研究,深入阐析了现代社会转型与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之间的关系;全力探寻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发展历程,厘清了其历史沿革;详尽阐释了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主题;在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之文学史地位。文学22.5万字 - 会员
恒星之光:西方经典童话在中国的接受研究(1903—2013)
20世纪初,在“西风东渐”的背景下,西方童话开始进入中国,中国童话的发展与西方童话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本书主要从接受研究的角度,论述西方经典童话在中国的历时接受过程及其对中国童话的多元影响,具体分析了西方童话文体的独立和经典作品的生成、“五四”前后中国对西方童话的选择、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童话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新时期中西童话的交融发展等问题。文学18.7万字 - 会员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作论(第一辑)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作论·第一辑》选取了平襟亚、张资平、蒋光慈、沙汀、叶灵凤、张天翼、姚雪垠、罗洪、周楞伽、李辉英、王西彦、程造之、碧野、谷斯范、田涛、无名氏等多位中国现代作家的长篇创作进行论述阐释。作为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补充,本书意在以新历史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文学文本为原点,以史料为根基,关注长篇小说的时代经验、审美经验、文体追求,呈现出发展动态、微观全面的研究追求。不仅能完善已有的主流作家文学17.6万字 - 会员
感性批评和现当代小说
感性批评,是作者从事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一以贯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作者认为,在西方近现代、当代各种文学理论和思潮都被介绍到国内的背景下,小说的阅读、研究不再以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方法为指导,而是要毫无理论前见地、充分感性地进入小说文本的阅读和思考之中,进行充分的文本细读,依据小说文本的不同面貌和一些文本的细节,随机选用不同的文学批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文学21.6万字 - 会员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问题
本书是国内外从整体上研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第一部著作。本书在总体概括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总体概貌的基础上,主要从实践美学的存在维度、语言符号学转向、艺术样式理论及其批评实践来探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问题。本书依据第一手资料的深入解读,从中国立场出发,依据苏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视野,充分考虑文艺理论中的符号学、语言学等重要命题,系统地研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文学18.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民国侦探小说史论:1912—1949(全二册)
本书以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侦探小说翻译及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当时报纸杂志刊载及单行本出版的侦探小说作品为立论基础,以民国时期的侦探小说发展史为研究重心,兼及对于晚清、民国侦探小说的都市起源、公案传统、域外译介、代表性作家作品、形式特征(含叙事模式)及思想价值等方面的考察。一方面努力梳理出民国侦探小说的类型演变轨迹与文学史发展框架,即为“史”的描述;另一方面尝试在其中提炼出民国侦探小文学理论69.2万字 - 会员
梵语诗学论著汇编(增订本):全二卷
在古代文明世界,中屆、希腊和印度各自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诗学,成为世界文学理论的三大源头。印度梵语诗学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资源十分丰富。本书汇集了十种梵语诗学名著,其中包括梵语戏剧学著作《舞论》、《十色》和《舞论注》/梵语诗学著作《诗庄严论》、《诗镜》、《韵光》、《诗探》、《曲语生命论》、《诗光》和《文镜》,均为了解和研究印度古代诗学的必读经典。文学理论73.2万字 - 会员
法国新世纪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概览(2001—2005)
本书以2001一2005年为界,对这一时期法国的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情况做了细致的整理,全景式地展示了法国的中国文学研究样貌。具体包括这一时期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译本目录,以及中国文学研究的专著目录、博士学位论文目录、期刊论文目录,同时精选翻译了数篇期刊论文,对重要的专著和博士学位论文还进行了摘要编译。此外,本书收集了这一时期法国召开的中国文学研讨会的简要资料,整理了从事或涉及中国文学研究的机构信息以文学理论9.5万字 - 会员
“西方”如何作为方法:西方文论反思与中国当代文论研究
当代西方文论有效性辨识问题是近年来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集中讨论的问题,也是影响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发展与理论建构的重要问题。该著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对西方文论话语反思与中国当代文论若干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的问题、当代西方文论反思研究的知识论路径与方法论立场问题、文论“失语症”与当代中国文论的价值重估、原创推动问题、中国当代文论中的后现代主义话语批判问题、“中国文学理论22.3万字 - 会员
鲍·艾亨鲍姆文艺思想研究
鲍·艾亨鲍姆是20世纪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书从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历史语境出发,既从共时角度横向比较艾亨鲍姆与什克洛夫斯基、蒂尼亚诺夫等形式论学者的共性和差异,探究其对形式论诗学的独特贡献,又从历时角度纵向梳理艾亨鲍姆在不同时期阐发的文艺理论,探寻其晚期实现超越形式论诗学的内在逻辑。本书不仅指出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并不标榜所谓的“唯形式论”,而且评析了艾亨鲍姆文艺思想对当代文论的影响。文学理论18.2万字 - 会员
人文新视野(第20辑)
本书为《人文新视野》第20辑,主要包括法国文学研究、诗学研究、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三个栏目。其中包含文学艺术领域内对当下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争议问题的探讨,外国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和文化解读以及国内的译介接受,还有论文探究了“问题学”哲学问题等,内容丰富,学术性强,均处于文艺理论研究的前沿。文学理论1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