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喜剧性矛盾:结构形态与精神特质
更新时间:2025-04-22 16:57:06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聚焦于喜剧性矛盾,从形式特征与精神蕴涵统一的角度把握喜剧性的特征与精髓。首先通过对世界“六大喜剧理论模式”的辨析确立研究的理论基点,进而阐明人类喜剧意识发展进程中审美主体对喜剧性矛盾的积极建构作用,论述喜剧性矛盾的基本特性,揭示喜剧性矛盾的结构形态及其发展变异,剖析现当代艺术中的黑色幽默和戏仿,阐发喜剧性矛盾在其“双重背反性”的形式结构中蕴含的以自由为核心的哲学美学内涵。全书的阐释和论证层层推进,既有新人耳目的理论创见,又有生动幽默的个案分析,是一部见解独到的理论著述。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喜剧性矛盾:结构形态与精神特质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论喜剧性格
- 结语 关于喜剧性研究的思考
- 二 喜剧性自由的特定内涵
- 一 喜剧的精神本体是自由
- 第六章 喜剧性矛盾的精神特质
- 五 中国当代影视喜剧中的“戏仿”
- 四 “戏仿”与喜剧性矛盾
- 三 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的风格类别与叙事特征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外文论(2016年第1期)
本书在“面向时代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总题下,辑录了“文学基础理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与中外文论比较”、“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化与新媒介生态批评”、“文学批评研究与作品分析”、“文学与艺术研究”等七个专题性研究论文50篇,另有“致辞”2篇,总计53万余字。现所收入论文是通过认真审读从80余篇文章中选定的,这些研究论文注重问题意识,强调学术性、现实性、导向性,对当前我国文艺理论领域里的文学30.8万字 - 会员
新编外国文学史
本书以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宏观把握并深入梳理欧美文化及文学艺术思潮的递进演变。全书包含两个框架,一为欧美的文化和艺术史,二为欧美的文学史。通过对这两个框架的有机整合,旨在将各个时期的欧美文学放到整个社会文化及艺术思潮的大语境中去观察和研究,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文学内涵,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跨学科的文学阐释,使文学真正成为人学,对提高读者的人文素养具有积文学27.9万字 - 会员
“盖娅”审美:当代中国诗学的审美现代性批判
本论文集所收录的四篇论文,撰写于2014—2016年期间,均公开发表过。其研究视域,主要集中于近30年来中国新诗的现代性问题,以及中国诗歌在现代性写作中所呈现出的美学特征。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虚无与“开花”——当代中国诗歌的现代性透视(纲要);从“革命文学”到“审美意识形态”——张志民诗学的范式转换与价值生成的时代美学意义;迷途:成因及其后果——“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的问题意识与审美现代性批判;“文学10.3万字 - 会员
中华文学史料(第四辑)
“中华文学史料”对中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为促进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与地域文学文献的研究,增进会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友谊,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分会2017年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0月6日至8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主办,由郑州大学文学院承办。会议主要议题有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学科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史料研究,大数据时文学22万字 - 会员
现代牧歌: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研究
本书运用牧歌视角全面研究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主要从传统性、乡土性、现实性和大众性四个方面探索弗罗斯特诗歌与牧歌的联系,分析其对新英格兰地域的抒写和美国社会现实问题的揭示,以及其艺术特色对大众读者的影响。弗罗斯特是一位现代牧歌诗人,其诗作具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意义。文学19.3万字 - 会员
北美敌托邦文学的环境想象与叙事研究
本书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北美敌托邦文学的发展轨迹,力图多向度地展现北美敌托邦文学中的环境想象及书写策略,使读者对北美敌托邦文学的经典作品及其环境叙事有一定了解。书中探讨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经典之作《使女的故事》《羚羊与秧鸡》《无水洪灾》所蕴含的生态思想,从青少年视角分析了《饥饿游戏》《丑人》等作品中的环境叙事,揭示了技术统治下自然、人性的美好价值。文学18万字 - 会员
梵汉诗学比较
在古代文明世界,印度和中国各自创造独具一格的文学理论体系。本书设立十二个论题,对印度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旨在说明中印两国古代文学理论表现形态迥然有别,而基本原理贯通一致。文学30.5万字 - 会员
不可靠叙述研究
不可靠叙述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叙事理论研究中一个前沿学术命题。本书以不可靠叙述为研究对象,这一研究对象的确立主要基于20世纪文学实践和叙事理论发展的整体现状。本书将不可靠叙述置于整个叙事传统的发展中,从考察可靠叙述向不可靠叙述转化的原因入手,揭示不可靠叙述生成的原因,厘清不可靠叙述理论的发生发展脉络,明确不可靠叙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从类型研究、形成机制、艺术效果切入,对不可靠叙述进行多维度文学18.6万字 - 会员
中亚东干文学论稿
本书展示了东干研究的最新成果,将东干文学置于世界华语文学的坐标中,以专题性研究覆盖东干书面文学与民间口传文学,奠定了东干文学研究的诗学基础,勾勒了东干文学的研究框架。同时又重点突破,或在东干文学的某些关键点上深入开掘,或作史的脉络寻绎。依据东干文和俄文的最新资料,以新的参照和视角予以阐释,特别是东干文学与中国文化的互补与互证研究,原汁原味的东干口语与中国作家口语化的比较,颠覆了流行的教科书巾的某些文学3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