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碳排放:区域分异、部门转移与市场衔接
更新时间:2025-04-08 14:56:06
最新章节:封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建立了对中国碳排放,特别是工业部门碳排放在核算、评价、预测、市场配额方面的模型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全国分区域/部门碳排放清单分析、中宏观尺度LEAP预测模型、部门间碳转移评价与预测模型、碳排放权及用能权市场配额设计模型,并结合模型分析结论,给出了对中国碳排放区域/部门分异、部门间转移路径和相应环境权益市场衔接的评价和建议。
上架时间:2018-11-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中国碳排放:区域分异、部门转移与市场衔接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封底
- 后记
- 参考文献
- 二 研究展望
- 一 研究结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五 本章小结
- 四 “用能权+碳排放权”双市场衔接机制讨论
- 三 “用能权+碳排放权”双市场配额优化及分析
- 二 “用能权+碳排放权”双市场配额配置模型设计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生态变迁研究
在明清时期,权力高度集中的帝制国家将保漕济运作为确保大运河畅通的首要政治任务。保漕至上的国策成为影响山东运河区域社会生态变迁的一个关键因素。本书研究明清时期(1411—1901)山东运河的开挖、维持以及大运河与区域社会互动博弈关系,具体讨论大运河贯通引发的自然环境的连锁反应,山东运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以及内生性社会力量的演变形态等问题。本书全面考量大运河在山东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引证史工业25.5万字 - 会员
历史灾荒研究的义界与例证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西北地区灾害环境与城乡发展的历史研究”的研究成果。基于过往十多年灾荒史研究工作,分别从灾害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历史灾害风险与粮食安全研究、中西方灾荒史比较研究以及历史灾害与社会发展研究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灾荒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故命名为《中国灾荒史四论》。在每一个方面,都由数篇学术论文组成,这些文章都发表于专门学术期刊,且在灾荒史研究领域产生一定积极影响。工业28.9万字 - 会员
中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1978~2018)
改革开放40年,既是中国经济腾飞的40年,也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在曲折中前行的40年。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本书旨在总结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历史进程,提炼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就和经验,探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期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参考和工业29.3万字 - 会员
世界可持续发展历史轨迹:人物与思想
本书是“绿色经典读书会”的研究心得,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数十位重要人物及其思想的研究体会,从卡逊与《寂静的春天》到佩西与罗马俱乐部,从梅多斯与《增长的极限》到芭芭拉、杜博斯与《只有一个地球》,从斯特朗与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到布伦特兰与《我们共同的未来》,从里斯与生态足迹到戴利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从戈尔与《难以忽视的真相》到诺德豪斯与《气候赌场》……通过分析思考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影响因工业21.4万字 - 会员
中国绿色治理体系研究
绿色治理体系是国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制定的制度体系,是提升国家生态治理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本书以党和国家生态治理相关重要文件为基础,着重探讨和分析了新时代绿色治理的领导体系、制度体系、行政体系和行动体系。绿色治理的领导体系主要阐释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绿色治理体系,是新时代绿色治理体系的核心引领。绿色治理制度体系主要探讨的是党和国家在生态治理领工业14.2万字 - 会员
环境容量产权理论与应用
本书从“环境容量”的视角来认识人类发展,探讨运用产权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提出将环境容量视为一种有限资源,通过阐释环境容量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环境容量产权制度的一般理论,在剖析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和恶化的制度根源基础上,分析我国环境容量产权制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路径和现实启动点,以期为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推进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工业12.6万字 - 会员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和国别环境保护研究(2015)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重点选取上合组织区域重点环保国际合作机制,分别从组织机构、合作领域、在环保合作领域的进展及已签署的合作协议等方面进行整体梳理。下篇是对上合组织两个启动加入成员国程序的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三个观察员国(阿富汗、白俄罗斯、伊朗)和两个对话伙伴国(土耳其、斯里兰卡)分别从国家概况、国家环境状况、环境管理及环保国际合作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工业24.6万字 - 会员
生态文明建设:湖南实践
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湖南省政府、企业、民众、学术界、社会组织等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努力,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模式与成效。本书从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出发,遵循从理论分析到实证研究的基本思路,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专题与案例相结合,全面研究分析了湖南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问题与不足、路径模式与保障举措。工业12.7万字 - 会员
控制与协作: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下地方环境治理模式与实践研究
本书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下的地方环境治理实践为研究背景,构建了“外部情境——控制逻辑——协作逻辑”的双重制度逻辑下地方环境治理分析框架,综合运用回归分析、组态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揭示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下地方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治理模式、实现路径,提出了“高控制—高协作”的地方环境治理创新模式,搭建起督察常态化背景下地方环境治理的“制度—结构—过程—绩效”的框架体系。本书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工业14.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