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澳门文学编年史.3
朱寿桐主编 傅天虹 许燕转编撰更新时间:2022-11-10 14:41:15
最新章节:第7章 1974年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从文学史的角度,搜集、整理了澳门1970—1974年大量珍贵的与澳门文学相关的报刊、诗词、小说等,文稿编排以年、月、日进行划分,中间穿插作者及其作品的介绍,资料详细、分门别类,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很高的学术质量,为澳门文学研究提供了非常详尽的第一手资料。此书的出版,是为澳门文学的历史发展立一存照,也是为将来澳门文学文献资料的整理,为澳门文学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线索。
品牌:广东花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12-01 00:00:00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广东花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澳门文学编年史.3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朱寿桐主编 傅天虹 许燕转编撰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新世纪乡村叙事研究
本书以新世纪以来出现的乡村题材小说,包括部分乡村非虚构作品作为观照对象,论述二十年来乡村叙事所出现的新质元素和诸多变貌。对近二十部乡村叙事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进行了细致、深入、不乏新意的解读,分析了作家的创作动机还有表达意图。梳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乡村叙事的发展脉络,并对当下乡村现实图景有所揭示,兼具学理性和实践性。文学21万字 - 会员
现代牧歌: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研究
本书运用牧歌视角全面研究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主要从传统性、乡土性、现实性和大众性四个方面探索弗罗斯特诗歌与牧歌的联系,分析其对新英格兰地域的抒写和美国社会现实问题的揭示,以及其艺术特色对大众读者的影响。弗罗斯特是一位现代牧歌诗人,其诗作具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意义。文学19.3万字 - 会员
独孤及研究
本书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独孤及的思想及文学地位,指出独孤及是其时代弘扬儒家思想、将纸上谈兵的儒学主张贯注于具体事务的经世致用型文人的缩影。独孤及理充而气足的奏议文风、序文和记述文中精致的叙事写人技巧、碑志文黜华录实的写实特征、哀祭文的怨天主题与“缘事而发”的抒情特点,都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唐文创作的“大手笔”。其部分诗歌“以文为诗”的特点显现出诗人对生活记录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于诗味儿的追求,而另一部分诗文学24.1万字 - 会员
王方晨创作论
山东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追求。从新文学之初的王统照,到三十年代的臧克家,再到建国后的郭澄清,山东作家始终关注现实,贴近土地,表现普通人的生死爱恨。既有大时代的历史感,又不乏普通人的生存实感。新时期的王滋润,刘玉民,刘玉堂,张炜,尤凤伟等人的创作,不仅在山东文学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奠定了当代新乡土小说的基础和高度,对推动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方晨是山东新生代作家的代表。文学21.1万字 - 会员
多维视野下的库切后殖民创作研究
J.M.库切(J.M.Coetzee)是南非当代著名小说家,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就继戈迪默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南非白人作家。作为一名深富内省性的白人作家,话语、性别、身体构成其后殖民创作的三个基本维度,从三个维度出发,库切建构起自己的文学大厦,探讨了解构殖民主义的话语、性别和身体策略,表达了对不同性别、种族、文化间关系的主体间性追求,倡导建立一种自然和谐、多元共存的新型历史伦理规范。本书文学22.7万字 - 会员
性别书写历史与本文讲述
性别批评始于对文学文本、文学史的女性主义关注和解读,而后才逐渐向艺术和文化领域拓展。本书以时间顺序为主,地域分布为辅。论题中既包含对女性文学史书写的研究、中国女神研究及文学文本的研究,也涉及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女作家的个案研究和与性别相关的文学母题研究。特别是对中国大陆网络耽美小说的研究,将视线移向一个学界很少关注的领域——耽美文学世界。文学26.8万字 - 会员
大海的回响:西方海洋文学研究
本专著运用社会历史学理论,将理论探讨与文本分析相结合,在水文化视阈下,全面深入地研究古希腊和现当代英美等海洋强国的海洋文学。通过系统梳理海洋形象的嬗变,探讨人类由敬畏到赞美海洋、由海洋探险到征服,最后到亲近海洋、与海洋和谐相处的海洋认知历程,揭示英美等海洋强国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内涵,揭示人与海洋、海洋与社会、海洋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出“人海和谐”思想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重文学23万字 - 会员
明清小说识要
本书以明清时期六大长篇白话小说名著及三言二拍、《聊斋志异》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为研究对象,结合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精准研究每一部名著,包括其复杂而漫长的成书过程、不断被解构与重构的思想内蕴、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独特而精深的艺术特质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播与接受。借助文本细读等方法,本书力图使这些精深的古典小说名著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文学21万字 - 会员
20世纪90年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理论转型
该书以20世纪90年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理论转型问题为研究中心,既对其作宏观描述,又对它展开细部考察。作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文学理论并非一种单一的存在,而是由一些具体而有差别的学术话语和知识事件所构成。但是,由于大众文化兴起、现代性反思发生和身份政治凸显等原因,当代文学理论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以致于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价值取向、身份认同、功能定位等等方面,都发生了转型。“大文学理论”,可文学21.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