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古代文学:从《史记》到陶渊明
(日)白川静更新时间:2021-03-24 11:21:11
最新章节:出版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为日本文字学家、汉学家白川静(1910—2006)代表作《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二部,述及西汉初期到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文学史,涉及司马迁、汉赋与乐府、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陶渊明、谢灵运等文学派别与文学家。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字学功底与考据功力,加之日本学者严谨而细腻的风格,遂使本书常发他人所不能道,视角独特,见解深刻。作者从《史记》中的“天道是耶非耶”一句入手,将其作为理解西汉至南北朝之间企图摆脱国家羁绊、拒绝埋没于体制的“士人”精神的锁钥,勾勒出中国古代士人努力把握命运、遵循自然情感而生的人文群像。《中国古代文学》是白川静研究中国上古至南北朝时期文学的普及性著作。其书被日本中央公论新社收入文库丛书,是面向一般读者而不做艰深学术分析的著作。原书承接白川静性质类似的著作《中国神话》,共分《从神话到楚辞》《从〈史记〉到陶渊明》两册;我们此次引介,亦分两册献给华语读者。
品牌:后浪出版
译者:曹珺红 赵霞
上架时间:2018-12-01 00:00:00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后浪出版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中国古代文学:从《史记》到陶渊明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日)白川静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
当前中国的崛起正处在关键时期,必须树立“文化立国”新理念,使文化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根据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和国家新近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要求,结合当前各地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要全面增强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营造文化经济的发展优势,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方式,本书即以此为研究背景,从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社会文化18.6万字 - 会员
民族文献遗产隐性信息保护研究
本书以民族文献遗产中的隐性信息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隐性信息的表现特征,在对其保存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制约其保存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从隐性信息提取方式、语言文字传承人的培养、内容存储再现形式、活态原生性传承保护的社会环境保障、显性化传播途径的创新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全面的综合探索。本书可供政府部门、文化遗产机构、民族古籍文献保护机构从事文化遗产管理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文献遗产保护机构从事遗产保护、文化18.2万字 - 会员
鲁迅:“国家作家”的形象史
作者采用阐释学思维与方法,以产生于不同时期的有关鲁迅的传记、论著、影像等为文本,梳理、考察鲁迅形象的复杂演变过程,以及这一过程是如何随着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历程而发生微妙变化的。通过鲁迅形象演变史,思考现代国家意志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构成和文化取舍所产生的影响,探寻鲁迅形象演变的内在精神依据。通过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产生的各种鲁迅传记和其他关于鲁迅的言说,勾勒出这一文化图景中鲁迅形象的演变过文化17.4万字 - 会员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13辑)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既立足于空间以探究其文学文化书写,也立足于文学文化以思考其空间表达,这是传统而又历久弥新的研究。《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是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打造的学术品牌,是国内学界致力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主要平台。本辑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研究为主体,兼及抗战大后方的艺术研究,主要设置“区域文化与国别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海外华人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中外文学的译介文化20.5万字 - 会员
个体生命视角下的莫言小说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莫言小说创作的整体把握,从形态学、哲学、艺术学、社会学等角度,对莫言小说中“动物性”的呈现姿态、理性思考、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在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及西方现代性文学的比较中阐释莫言小说的世界性意义。文化21.1万字 - 会员
唐宋义兴蒋氏家族文化研究
本书以江南望族义兴蒋氏为研究对象,在纵向上对蒋氏家族在历代的发展进行梳理,以展现蒋氏在文学创作、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点;在横向上,则把蒋氏家族置于整个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着重分析科举、婚姻、党争、交游等与家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促进,对蒋氏家族长盛不衰的深刻原因以及在文化传承中所起到的作用探本溯源。文化27.6万字 - 会员
南海海洋文化研究(第3卷)
本书为“第四届南海更路簿暨海洋文化研讨会”中关于南海海洋文化研究的论文汇编,共有32篇论文,分为“海洋理论·政治·法律”“南海历史与文化”“海上交通·文化交流”“南海造船与航海技术”“宗教·信仰”“其他”六个栏目,对南海海洋文化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对于此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化25.2万字 - 会员
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镜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文明危机与大众旅游的兴起造就了战后德国的中国旅行热,彼时的中国以其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吸引着诸多魏玛德国旅行者,并成为其游记书写的重要对象。本书以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书写为研究对象,探究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如何成为德国旅行者想象现代中国的媒介,并剖析其现代中国想象背后的德意志现代性想象。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书写一方面通过对中国现代性的正面想象与建构寻求有别文化12.5万字 - 会员
尤多拉·韦尔蒂身体诗学研究
本书立足于美国南方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作品,运用身体研究、文化研究的理论方法,探讨了神话语境、淑女文化、种族文化、工业文化等视域中身体叙述的表征内涵,展示了美国南方文化在传承与革新中的建构与解构、遵从与反叛、冲突与融合、和谐与无序等,这种对立互动全面而科观邸反映了美国南方人生存状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通过身体维度的解析与阐述,生动呈现出韦尔蒂独有的诗学旨趣和文学取向。文化13.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