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2018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改革是民生发展动力之源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更新时间:2019-12-06 20:00:38
最新章节:附录 中国民生发展指数测算过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老百姓民生改善最明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最快的40年,也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全面推进,人民福祉不断增长,广大老百姓民生改善的满足感不断提升的40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总体上实现小康的背景下,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扩大到方方面面,老百姓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增进老百姓的民生福祉,成为进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同时,改革成为激发民生发展活力,触发民生发展动能,做大民生发展蛋糕,提升人们民生发展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的不竭力量源泉。本书以“改革是民生发展动力之源”为主题,探讨改革对民生发展的影响。报告以“中国民生发展指数4.0版”,对36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以及260个地级市的民生发展分别进行了测度。排名2018年民生发展前5位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分别是深圳、北京、杭州、上海、广州。相较于2017年前5位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杭州的排名,深圳超过北京排名第-一,杭州超过上海、广州跃居第三。这表明深圳、北京、杭州、上海、广州在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开放能力、共享能力上较其他城市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反映出传统的“北上广”被“北上深杭"替代的发展趋势。排名2018年260个地级市前10位的城市依次分别是金华、苏州、东莞、珠海、中山、无锡、阿拉善盟、威海、佛山、绍兴。报告还评出了“2018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2017年排名地级市第29位的金华市一路高歌猛进,取代了苏州市成为2018年地级市民生排名第1名。同时,2017年排名第16位的威海于2018年跃升至第8位,其余8个入围城市皆是前10位名单中的常青树,鄂尔多斯市和乌海市虽然跌出前10,但其所取得的成绩仍旧不俗。
品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3-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2018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改革是民生发展动力之源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附录 中国民生发展指数测算过程
- 7.6 指标定义与数据来源
- 7.5 2018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指数
- 7.4 2018中国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民生发展指数
- 7.3 数据处理及测算方法
- 7.2 中国民生发展指数的指标设计原则、思路及结构
- 7.1 编制中国民生发展指数的背景及意义
- 第7章 2018中国民生发展指数报告
- 6.4 改革赋予民生精神内涵,使“民生三感”深刻崇高
- 6.3 构筑制度堡垒,使“民生三感”普遍持久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言以行道:庆历士大夫与北宋政治文化的转型
宋仁宗朝(1022—1063)是两宋思想、文学、政治各领域发生重大变革并形成自身特色的关键历史阶段。此期的儒学复兴、诗文革新和政治变迁彼此交融互渗,均主要由庆历士大夫这一复合型士人群体来承当和推动。本书聚焦北宋政治文化转型的过程,由党争、改革、言事、舆论、声望、贬谪、吏治、边事、文武关系、代际互动诸议题入手,全景展现庆历士大夫在长期被污名化的境遇下如何经由体制内外的一系列言说活动展开自我辩护,在阐政治67.7万字 - 会员
何以与何为:优秀传统治理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少数民族乡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面临“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等现代乡村文明建设重任。对此,少数民族积淀深厚、丰富灿烂的优秀传统治理资源,是乡村振兴植根的文化沃土与内生资源。而优秀传统治理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则在于“创造性转化”。本书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探索性地建立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治理资源创造性转化的理论体系。其中,着重运用民族国家理论与国族理论,同政治20.8万字 - 会员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道路
全书包括上篇“批判与借鉴: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研究”和下篇“道路与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两个部分。上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结合当代西方学者的研究,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角度探讨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另一方面从社会、文化、生态等角度探讨了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的一些思潮。下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征和实践特点;另一方面探讨了国外对中国政治13.8万字 - 会员
中国之治: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
本书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在不同道路、不同理论、不同制度竞争的关键时期,反思西方推广传统认知中暗藏的政治玄机,对当代中国政治思想、中国政治制度及实际运行机理做出了深刻梳理和提炼,提出要构建中国标准的政治评估体系,改变话语范式、转变政治叙事。政治18.9万字 - 会员
明清时期地方行政体系下的海防职官与沿海治理研究
明清时期,受内乱、倭患、海盗及西方殖民者的影响,为了御外敌、平内乱、治海洋,政府在地方行政体系中增设专职“海防”的官员,完善了军政协同的防御体系。本书基于明清时期国家治理海洋的需求,深入研究海防职官的产生背景、历史沿革、空间分布与职能演变,分析海防职官在海洋治理过程中的角色、地位、作用与影响,进而揭示明清时期海洋治理的成效与不足,汲取历史经验。政治19万字 - 会员
北宋西北城镇布局、治理与边疆社会稳定研究
北宋政府在西北地区修筑城寨的举动,历来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本书通过对北宋时期西北城镇布局、国家政策与动态的人口变动、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研究,最终总结出一套北宋西北边疆管控的理论体系,即在战争之外,更重视民生、更加强对基层社会的软性管理,通过不断的文化融合,实现对边疆由内及外、从微观到宏观的有效管控。政治19.6万字 - 会员
清代后期云南封疆大吏的省情认知与国家治理研究
从嘉庆元年(1796)起至宣统三年(1911)云南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地方统治止,是清王朝统治云南后期,变革是其最大特征,国家治理面临着内忧外患多重挑战。本书作者大力收集和综合利用档案、文集、官修私撰著述等文献资料,运用时空分析的视角和方法,点面结合,独辟蹊径,尝试对清代后期封疆大吏群体认知云南省情与国家治理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认为云南封疆大吏群体作为国家治理实施主体,是清代后期云南历史演进的重要动政治21.2万字 - 会员
民国中央官僚的群体结构与社会关系(1912—1949)
本书依据大量史料文献,综合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较为深入地考察了民国时期血缘、地缘、学缘、朋友、姻亲等社会关系对民国官僚群体结构及其权力分配的影响,探讨了这一时期国家权力机关与复杂社会关系之间的互动。政治29万字 - 会员
大国基石: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发展报告——以四川宜宾市为样本
本书为四川大学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院以宜宾为样本的系列研究成果,基于宜宾实践、宜宾案例和宜宾思考,从城乡基层治理的多维度、多视角、多领域对基层治理的关键问题、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化梳理,包括城乡基层治理的理论话题与政策议程、城乡基层治理关键领域研究和关键问题的宜宾实践、宜宾城乡基层治理的典型案例。本书是国内基层治理专家关于宜宾基层治理思考的结晶,是一本“站在宜宾看全国、站在全国反思宜宾”的政治19.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