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漫品二十四节气
赖国清更新时间:2018-09-21 13:25:11
最新章节:第26章 附篇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2015年,中国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本书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二十四节气知识进行普及性宣传,对节气内容加以品读赏析,帮助读者感知节气内容的美感和文化魅力。本书寻根溯源,着眼现实,首次对二十四节气及节气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的解读,融入了大量历史、人文、气象、生活、自然、物候、传统农耕、典故传说、民谚民俗等各类知识与信息,融入了大量鲜活资料及生活体验,同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及对生活的引领作用,从而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及实用性,使读者感受到节气转换的每一步声息。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适合各层次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阅读。
品牌:上海贝贝特
上架时间:2018-05-01 00:00:0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贝贝特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漫品二十四节气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26章 附篇
- 第25章 大寒:气迎新年
- 第24章 小寒:气连大吕
- 第23章 冬至:气大如年
- 第22章 大雪:气看仲冬
- 第21章 小雪:气寒未甚
- 第20章 立冬:气物归藏
- 第19章 霜降:气气肃凝
- 第18章 寒露:气不消闲
- 第17章 秋分:气寒暑平
赖国清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上街!寻找超艺术托马森
什么是超艺术托马森?是附着于土地或建筑,且被保存得很美的无用之物,也是日复一日的熟悉街道中埋藏的独特趣味。本书为风靡日本、至今不衰的“路上观察学”“考现学”经典著作,目前依然常常杀入日本亚马逊社会学畅销榜前十。作者赤濑川原平在偶然散步于东京街头时,发现了一座不通往任何地方但被悉心保存的楼梯,至此开始了对整个都市的另类探索,掀起了一场观察街头和认识附近的运动,并于1986年与建筑家藤森照信、插画家南文化11.5万字 - 会员
《智慧珍宝》翻译、注释与研究(全2册)
《智慧珍宝》是伊斯兰教苏非主义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精神导师”——伊本·阿拉比(1165~1240)的代表作,被奉为理论苏非学或理论灵知学最核心的经典文献。本书在参考多种权威注释本、译本及相关研究著作的基础上,着力从语言、义理、术语等方面对《智慧珍宝》进行了翻译、注释和解读,以期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伊斯兰思想和文化。文化39.1万字 - 会员
燕赵文化研究(第7辑)
《燕赵文化研究》由河北大学燕赵文化高等研究院集结出版,以区域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燕赵文化等区域文化范畴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民俗、方言、政治经济等文化资源要素进行研究,深入发掘区域文化的建构本源和精神内涵,凝练区域文化的鲜明符号和独特价值,传承和弘扬区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和优秀因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奠定历史理论基础。本辑为第七辑,分为区域文化研究、思想文化研究、文献文物文化25.6万字 - 会员
牧野地理
本书是“牧野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主要介绍牧野地区的地理概况。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牧野的地理区位与历史沿革,主要介绍了牧野所处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地理位置和所辖政区的历史演变;第二部分为牧野自然地理,生动地描述了牧野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与自然条件;第三部分为牧野经济地理,系统阐述了牧野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历史、发展、结构与地域文化22.6万字 - 会员
《淮南子》审美理想与文化建构
本书从汉代的民族文化理想追求这一历史场域中去寻找《淮南子》审美理想的生成意义,进而以《淮南子》审美理想整体设计、审美范畴、大美形态、审美人格、艺术理想为内容体系,选取其中能概括每一命题的核心范畴、话语为纲目,建构起《淮南子》美学思想研究的完备形态。文化28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网络的文化交往研究
网络文化是文化的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以其主体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独特优势迅猛地传播和发展起来。因此网络的文化交往应得到大力关注和研究,这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应有之义。本书结合学科特点从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理论的视野出发,厘清网络的文化交往的本质与结构、类型与功能、基本原则与价值等问题,考察当代中国网络的文化交往的现状和困境,并找出困境产生的原因,探究实现文化23.3万字 - 会员
中国文化精神(彩图新校本)
本书以古今中外为参照,在历史长河中对中国文化的特质、体系、核心、发展、得失、论争等进行了最通俗又极专业的讲述,并阐明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文化24.7万字 - 会员
陆游与浙江诗路文化研究
本书是“2020爱国诗人陆游与浙江诗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选集。内容主要分陆游本体研究、陆游接受研究和唐宋浙江诗路文化研究三大部分。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和乡土诗人,他笔下描写的浙江山水诗是浙江诗路文化的瑰宝,传承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文化57万字 - 会员
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镜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文明危机与大众旅游的兴起造就了战后德国的中国旅行热,彼时的中国以其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吸引着诸多魏玛德国旅行者,并成为其游记书写的重要对象。本书以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书写为研究对象,探究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如何成为德国旅行者想象现代中国的媒介,并剖析其现代中国想象背后的德意志现代性想象。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书写一方面通过对中国现代性的正面想象与建构寻求有别文化12.5万字